粒米供求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一场被老天伏击的惨烈越野

2021-06-04/ 粒米供求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作者|南风窗记者赵佳佳何国胜2021年5月22日,举办到第四届的白银景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成为夺命越野。172
搜搜影视 https://www.sosoys.cc

  作者|南风窗记者赵佳佳何国胜

  2021年5月22日,举办到第四届的白银景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成为夺命越野。

  172名参赛选手参加百公里越野马拉松,确认21人遇难,8人轻伤。

  伤亡率16.9%。

  当天9点,鸣枪开始比赛。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和100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的选手在同一起跑线出发。

  出事的是100公里越野赛,共有172名选手参赛。

  比赛进行到中午,选手们跑至20-30公里处时,天气骤变,短时内局部地区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

  按照赛事负责方此前公布的赛事路线图,出事地点处在CP2-CP3点。

  CP(Checkpoint)俗称打卡点,通常与补给点设在一处。每个CP点都设有关门时间,选手必须在关门时间前在CP点打卡。此次赛事规则显示,“参赛者在各检查站/补给站关门时间之后到达该点的须主动退出比赛”。

  此次越野赛的路线图

  12点17分,有参赛者在赛事工作群里发布求助视频。

  知情人士向南风窗记者发来的微信群消息显示,极端天气出现后,CP2赛段山顶有不少人因失温,失去意识,口吐白沫。而且因为风太大,选手们随身带的保温毯全部被吹烂,失去作用。

  此次事故的亲历选手“流落南方”,也在记述文章《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写到自己的事故见闻,并跟南风窗记者确认,到达CP2后,出现七八级的逆风和密集的雨滴,视线严重模糊,体感温度下降迅速。而且,这一段也是整个赛程中最艰难的,“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整体海拔处在1500m-2300m之间,坡度陡峭,“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

  一位当地人士也向南风窗记者表示,事发地段地形多为山沟,峁梁,较为复杂,而且当时还出现大雾天气。

  该人士认为,不少人应该是因迷路而未能及时撤下山。

  赛事举办地地形

  与极端天气对应的,是参赛选手们单薄的穿着。

  当时在现场参加徒步活动的参与者孟刚告诉南风窗记者,比赛开始时,天气已经转阴,并伴随刮风。

  当时他们跟其他类别的选手从同一起点出发,越野赛队伍在前。孟刚看到越野赛运动员穿的多是运动短袖短裤,当时他还觉得,这些人怎么在这么冷的天气穿这么少。而且他在途中遇到一些越野跑的运动员,看到他们脸色已经不太好。

  孟刚称,越野跑选手大多是外地选手,不熟悉当地地形,而他们的路线需要上山,极端天气出现后,因为海拔较高,山上气温更低。

  他回忆,比赛前,他们也查了天气预报,“显示天气不太好,但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恶劣的天气”。

  根据5月23日白银市新闻发布会信息,组委会接到求助信息后,派救援队前往救援,首批救出18名参赛人员。之后,因地形复杂,且已出现泥石流现象,救援难度增大,随后开始调配附近应急救援力量。

  救援持续到23日上午,确认了除此前16名遇难者外,之前失联的5名选手也均遇难。

  (图源:央视新闻)

  白银市一位政府人员向南风窗记者表示,目前正在尽力做好善后事宜,遇难者家属正在赶往白银。

  一位参加过首届景泰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运动员王斌告诉记者,从首届开始,该比赛的路线没有发生变化。记者对比了此次比赛和第一届比赛的路线图,确认路线一致。

  王斌称,发生事故的CP2路段,需要手脚并用攀爬才行,“恐高的估计会直接掉下去,有的地方只能放一只脚,身体摆不正也会有危险”。他当时在中途遇到一人因为地形难走,直接退赛。

  当时,王斌跟组委会建议,所有选手佩戴鲜艳的标志,比如红领巾一类的,或能发光的,“方便选手白天和夜晚结伴,一旦有问题也利于救援”。

  此外,他还提议,补给站应该供应盐和运动饮料等,但群里的一些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表示:“你第一次玩越野吗?”

  比赛通常所需装备(图源:跑IN中国)

  王斌还说,越野比赛中,除组委会的一些强制装备外,在正常情况下,参赛选手一般也会对意外情况有所准备。

  他回忆,他参加比赛时,考虑到当地天气原因,准备了比组委会要求更厚的冲锋衣、保暖裤和保暖衣,以及多备了一个保暖毯。

  他参加的首届比赛是在2018年5月20日,当时的气候条件与此次比赛相当。

  但本次组委会发布的“报名须知”显示,组委会要求运动员提前在比赛前一天晚上6点,将装有衣物的转运包进行存放,而转运包只能在赛程62公里处的CP6检查点领取。

  发文讲述此次事故的选手“流落南方”也在文中指出,“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了”。

  南风窗记者在查看此次比赛“报名须知”的过程中还发现,组委会要求的“强制携带物品”中,用以御寒的物品只有救生毯,而诸如“冲锋衣、保暖内衣、急救包”等,被纳入“建议装备”一栏。

  CP6转运点等注意事项

  而且,王斌告诉记者,他参加首届黄河石林越野赛时,组委会并未检查参赛选手的强制装备。

  南风窗记者在赛事官方微信“石林国际马拉松”看到,赛前一天发布了近期天气预报。5月22日白天为阴,最高温度19摄氏度,并有3-4级西北风;夜间天气多云,最低温度9摄氏度,有1-2级北风。

  在微博上拥有940万粉丝的科普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在此次事故发生后,对景泰县当天的天气情况做出了分析。

  中国气象爱好者给出的分析

  他指出,5月22日,强大的冷涡逼近北方,在冷涡到来之前,甘肃宁夏等地阳光灿烂,当冷空气到来后,气温反差造成局部强对流。冷空气和强对流叠加后导致景泰县城附近出现8级大风,同时带来一小时内近4摄氏度的气温骤降,而越野赛道在山上,风力、降温、降水的程度也都更加强烈。

  因此他得出结论,当天上午的气温急跌,“属于强对流范畴,确实难以预料也难以估计”。

  在事发现场,“流落南方”亲眼看见许多运动员出现失温现象。当气温骤降,参赛选手衣着单薄的情况下,人体温度开始下降。

  降至30至33.88度区间时,就会出现重度失温现象,此时,人与死亡之间就是一步之遥。

  风险的动态变化叠加因素,主要由人、环境、装备三者构成(图源:山野杂志)

  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此次事故的原因。

  越野跑因恶劣天气出现事故并非首次。

  “流落南方”在2016年4月18日还曾撰文披露过当年“黄山国际百公里越野赛”,因天气原因、缺乏应急预案、补给和救援措施不到位等导致多位参赛人员受伤。

  “流落南方”谈及黄山国际百公里越野赛相关事实

  赛后,200多名参赛者联名维权,成为国内首例赛事跑友维权事件。

  在另外一些类似的越野赛事中,组委会通常会衡量比赛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决定是否终止比赛。

  2018年4月21日,原定在北京举行的TNF100项目组委会就宣布,取消100公里的越野赛。原因是提前进驻预定点位的救援人员对现场天气进行评估后,得出结论:“赛事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取消比赛以确保选手安全。”

  同年,云南省昭通市举办“2018乌蒙山超级越野赛”,在赛前须知中,组委会也明确表示:如因天气原因,组委会有权暂停比赛,暂停时间为2小时、4小时或更长时间,如暂停比赛超过24小时,组委会有权取消比赛。

  “2018乌蒙山超级越野赛”比赛装备(图源:跑IN中国)

  但即便如此,风险仍然存在。南风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2021年5月4日举行的最新一届“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中,一位名叫杨立杰的选手在参赛过程中因失温抢救无效离世。

  相关知情者告诉南风窗,杨立杰失温去世的原因也是比赛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气温骤降。此后,组委会才发布通告,提前终止比赛。

  而众多视频资料显示,本次石林越野赛开幕时,天气阴沉伴有大风,有下雨征兆。

  而在未能提前取消比赛而又突逢恶劣天气的情况下,相关知情人士告诉南风窗,“只有前方一线及时回传预警,组委会及时终止比赛,展开搜救,才能避免这么大规模的伤亡发生”。

  刚刚过去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是这场赛事举办以来的第四届。比赛分为100公里越野赛、21公里越野赛和5公里健康跑三个组别。

  主办方为本次越野赛准备了丰厚的奖金。

  单说100公里越野项目。报名费为每人1000元,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选手均可以获得1600元补助。

  对于比赛前十名还有更优厚的奖金设置,最高可以获得15000元。

  此次比赛的宣传介绍

  严格来讲,越野跑与马拉松两种运动有所不同。

  越野跑的赛道会达到42公里以上,甚至有100公里以上级别的“长距离超级越野”,而马拉松的标准赛道长度为42.195公里。

  参加越野跑比赛的运动员,需要具备比马拉松运动员更高的身体素质。

  此次比赛的主办方也提出要求,参赛者必须“近1年至少完成过2次全程马拉松或1次50公里及以上越野跑比赛”,因此石林越野赛吸引到的参赛者也是一部分“高手”。

  不少圈内人士向南风窗记者表示,此次事故中遇难的大多是圈内较知名的选手,包括2019年第十届残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冠军黄关军。

  根据甘肃一个“跑团”群的成员介绍,遇难者里的一位女性运动员前不久在临夏州牡丹杯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半程女子冠军。

  还有一位他们团的“大神”男运动员,也不幸遇难,上个月刚结婚,30岁左右,最近还在苦练准备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

  赛前,上述“大神”还跟著名越野马拉松运动员梁晶合影。此前,有媒体跟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梁晶也在此次比赛中遇难。梁晶来自安徽合肥,今年31岁,多次获得同类比赛冠军,也是中国超级马拉松纪录保持者。

  兰州跑团“大神”和梁晶的合影(图源:受访者)

  本次事发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由中共白银市委及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白银市体育局、中共景泰县委、景泰县人民政府为承办方,具体执行则由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及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2018年,景泰县举办了首届黄河石林国际马拉松赛,当年对这起赛事的报道称,该比赛举办的主要动机为“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景泰文化旅游形象,展示黄河石林独特魅力和自然风光”。

  首届比赛确实给他们带去了预料中的效果,创下了“景泰县体育史上多个第一”。

  比如,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第一个百公里越野赛事、第一个将马拉松与越野相结合的赛事、第一个人数过万的比赛、第一次将本土体育竞技和国家顶级媒体进行“无缝对接”的赛事。

  2018年,南京大学数据新闻账号“真数”曾发表《中国进入“马拉松周期”,马拉松能否拉动城市经济》一文,他们在文中指出,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此后赛事数量开始猛增。

  他们发现,将近六成的比赛中,主办方都包含政府、管委会、体育局等政府机构。

  从某种层面上看来,越野赛和马拉松本质上相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都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

  图源:澎湃新闻《中国进入“马拉松周期”,马拉松能否拉动城市经济》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2011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为22场,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828场,覆盖全国31个省市,参加人次达到712万。

  但对于野蛮生长的马拉松及越野赛事,经济效益有余,但风险似乎却尚未可知。

  “流落南方”在文中提到,在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前三届比赛中,几乎没出过一点问题,有也只是因为关门时间太过严苛而引起部分选手的吐槽。

  “流落南方”还评价此次赛事在组织工作和一些细节方面比以往做的更好。

  但恰恰是这次更显稳妥的比赛,却因为天气的原因引发了最大的问题。

  救援现场(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月23日,在白银市的新闻发布会上,白银市市长张旭晨对此次事故致歉:“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

  赛事举办地景泰黄河石林景区也已紧急关闭,同时,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文中王斌、孟刚为化名)

  作者|南风窗记者赵佳佳何国胜

  编辑|煎妮

  排版|浦潇

  相关报道:

  三届越野赛冠军梁晶:在牧羊人窑洞里被发现时已经遇难

  “太可怕了,每次说都得流泪”。

  5月23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白银市景泰县人民医院见到了此次越野马拉松赛的生还者王金明。在这一天里,面对不断来访的记者,王金明重复叙述着那段噩梦般的经历。

  在病床上,记者看到王金明的双膝几近磨烂,他的手掌上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伤口。王金明告诉记者,他此前了解过野外生存或应急方面的知识,这对他在遇险之后的应急自救帮助很大。王金明通过爬行让自己热起来,同时不断地咬嘴唇,让自己保持清醒,“我告诉自己不能睡觉,一睡就睡过去了。”

查看大图

  (梁晶赛前发自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视频截图)

  但中国越野跑纪录保持者梁晶没有撑过去。梁晶是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2015年,梁晶辞去工作,专心以跑步拿奖金为生。他曾经有着傲人的辉煌战绩:2018年,梁晶以151.2公里的成绩夺取“2018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12小时超马纪录;就在上个月,宁波江南百英里越野赛,梁晶刚以18小时24分23秒的成绩创造了全新百英里赛道纪录,收获了三万元奖金。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对梁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前三届的冠军都被他收入囊中,今年是他第四次参赛,却最终因失温,倒在了熟悉的赛道上。

  21人遇难事件已经过去近48小时,不少遇难者亲友和家属仍然在追问:第一时间,救援是如何展开的?整个赛事的应急措施、救援系统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后退比前进更难”

  王金明是第一次参加越野跑,此前他所参加的马拉松比赛都是“路跑”。在网站上看到此次活动,远在重庆的王金明抱着跑跑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本次赛事。

  临赛前一天,主办方开了一个技术分析会,所有参加此次百公里越野赛的选手都得参加。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赛道,具有一定难度,海拔整体在2000米左右,很大一部分赛道处于无人区,20小时的关门时间也有一定的“门槛”。劫后余生的王金明说,这样的越野跑对新手来说确实是有门槛的。

  王金明回忆,比赛刚开始时,天气并没有什么异常。他带了保温毯、GPS、口哨,还有冲锋衣。当他跑到cp2至cp3路段时,天气骤变,狂风、冻雨还有冰雹一起袭来,气温骤降至只有几度左右。王金明感到手脚逐渐冰凉,意识逐渐模糊。

查看大图

  (5月23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受伤人员在景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图/中新网)

  他想打开携带的保温毯,由于四肢冰凉,拆解了20多分钟才打开,然而一股狂风将他的保温毯刮走了。此时,王金明处于cp2至cp3段中间位置,那里属于无人区,山形陡峭,地形复杂。进退两难,又缺乏必要的补给。在一个风口处,王金明遇到了五六位参赛者,彼此的身体情况都差不多。王金明感到自己的手脚慢慢失去知觉,他只能爬行。王金明提醒其他的参赛者动起来,“但大家都已经有心无力了”。

  刘喜兵是甘肃本地人,同时也是一位资深“跑友”。去年,刘喜兵也参加了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

  在刘喜兵印象中,活动主办方在赛前并没有通报过当天会有突发的天气情况。他告诉记者,有经验的赛手,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用时去分配和携带物品。去年,刘喜兵跑完全程用时13个小时,参照用时情况,刘喜兵带上了保温毯、哨子和头灯等必需品,而将轮换的衣物等物品存放到了cp6补给点。

  刘喜兵遇险的地方同样是在cp2至cp3路段,狂风暴雨之下,被一阵风刮倒后,刘喜兵便失去了意识。刘喜兵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被救下来的,当时他已经陷入了昏迷。一段视频显示,刘喜兵当时只穿一层跑衣,平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刘喜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p2至cp3一路都是陡峭的石头山,使得参赛者“后退比前进更难”。

  晚上8点左右,刘喜兵被当地牧羊人所救,他也是最早一批获救的被困伤者。

  复杂地形给救援带来巨大挑战

  5月22日下午3时左右,景泰县条山消防救援站接到了求援电话,站长成文卿奉命带领两台车10名救援人员前往救援。成文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说有1个人被困在山上了”。

  下午5时左右,成文卿和他的救援团队到达了cp4补给点。救援队员们是沿着cp6至cp5再到cp4的,从cp6到cp5这段路线,越野车可以行驶,“但到达cp4点后,车就无法走了”。

  cp4补给点是在一条深沟里,成文卿在补给点看到了一顶帐篷。蓝天救援队的救援人员告诉他们,自己体力不支了,而山上被困人员存在失温的情况。救援队带上战斗服、水、绳索等保温和救援物资,继续从cp4往cp3至cp2这条线开始搜索作业,随队出发的还有一名医生。

查看大图

  (23日上午直升机救援现场。图/中新网)

  救援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不知道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该地区属于无人区,对救援人员来说是一片陌生地域,只能依靠马拉松赛道沿线的信标旗来指示搜索方向。其次是通讯受到影响,成文卿说,救援人员一般都是使用手机来进行沟通,到了事发地之后,发现山上无信号。救援队特地携带了两部卫星电话,但当地地形太复杂,“被山挡住了,卫星电话通讯也会受到影响”。

  当地的复杂地形给救援带来巨大挑战,成文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从cp4地段开始徒步救援,体力消耗很大,到了cp3区域,该地山形陡峭,赛道大多在山顶处,有些赛道旁即是悬崖。而cp2区域,地形则更为险峻,属于越走越危险的情况。

  陌生的地形加大了搜索的难度,虽有当地村民作为向导,但事发地域常年人迹罕至,也没有明确的地名,无法精准定位和指示目标。在天快黑时,救援队员终于看见了几个人影。

  救援队员走近发现,在一个牧羊人放牧所搭的窑洞里,有四位参赛选手,身旁有两位当地村民在照料。成文卿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人有生命体征,另外三人已经冻僵死亡,其中一人就是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

  救援队员在洞中生起了火,对幸存的参赛者做了保暖处理,留下一名救援队员照料,其余救援人员继续搜索救援。整个救援行动持续到第二天凌晨6点,成文卿率领的救援队一共发现了9位参赛者,但除了那位幸存的参赛者,其余7男1女都遇难了。

  在成文卿看来,参加这样的野外越野运动,冲锋衣等户外保暖设备是必须要携带的,“当地村民说即使夏天上山,也要穿棉衣的。”成文卿说。

  被忽略的强制装备

  李乐曾在2019年参加过甘肃省白银市的黄河石林越野跑赛事。在他印象里,参加过的几十场百公里越野跑,几乎没有一次赛事会严格检查过选手的强制装备,检查人员通常只是随便翻看。在2019年黄河石林越野跑时,他曾在终点前十余公里,碰到一位没有携带头灯的选手。当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没有头灯,其实危险很大,“赛事方并没有严格要求并检查选手的装备”。

  一张网络流传的图片显示,相较此次黄河石林越野跑的号码簿、计时芯片、电子轨迹、GDS跟踪器、照明设备、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机等强制装备,国外某个越野赛的强制装备还有绷带、实物储备、防风防水外套、能够覆盖整个腿部的长裤或压缩裤和长袜组合等。而且,对于水杯容量、实物储备卡路里、救生毯和绷带的尺寸、外套防水和透气性能都有明确的数字规定。

  李乐曾有过一次失温的可怕体验。2018年8月,他在五台山参加越野跑。晚上7点,为抵达一个路段,全程18公里,垂直距离1200米,全是下山路,没有设任何补给点。当天,因为山上下了雨雪,李乐全身湿透。他当时刚参加越野跑仅两个月,毫无经验。自补给的包不防水,干净的衣服也被雨雪淋湿了没法换,李乐觉得自己已经在失温边缘。

  周围一片漆黑,空无一人。他给赛事主办方打电话请求救援,但对方说,没法救援,只能由他自己下山,下山后可以找个出租车送他回宾馆。李乐大怒,“我就是下不去才请求支援,浑身湿透,又找不到路。”他觉得眩晕,甚至出现些许幻觉,但不敢睡也不敢停下休息,只好自己给自己鼓劲,一路高吼、唱歌,终于下了山。

  从那之后,他再也不敢轻装上阵,随身携带的自补给包总是满满当当,足有八九斤重。包必须防水,放着两块两万毫安的充电宝、两个头灯、厚实的抓绒冲锋衣、雨衣等等。有的跑友追求速度,他只追求安全完赛。

  像李乐这样的跑友,在越野跑圈中并不算很多。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对于强制装备、自补给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李乐指出,强制装备所反映出来的,还是大家对安全不重视的问题。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赛事方,都觉得比赛没有出过问题,有侥幸心理,“但往往这种情况下,就会真的出问题”。

  狂热的行业

  李乐在参加2019年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时,已有几十场百公里越野跑的经验。

  黄河石林越野跑在他看来“比较简单”。在景区内比赛,意味着安全有保障;累计爬升3000米,在20小时内完赛,对他来说也不难。而且,报名费1000元,完赛则奖励1600元,自己来甘肃玩一趟还能赚600元,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19年比赛时,天气炎热,无风无雨,大家更在意会不会中暑。这次事故中被人诟病的补给点3不提供补给、只提供打卡这一问题,在2019年时并不存在。当时,补给点3也提供了简单补给。

  百公里越野跑在那时已经开始“出圈”,作为资深马拉松跑友,李乐立刻转投了这项运动。从2018年到2019年,李乐几乎每周都参加百公里越野跑,一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60多次。现在想来,他认为自己那时既不了解赛事公司的办赛背景,也不了解线路,对自己的装备也准备得不充分。到了当地就比赛,就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跑来。

  李乐后来才知道,事实上,许多赛事都是小公司主办,一般是越野跑的发烧友成立的公司,想组织跑友们在某个经典线路跑一跑,于是跟当地政府合作,就有了一场赛事。“他们原来只是参加比赛而已,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全凭主观愿望办赛,怎么可能把赛事做好?”

  曾为珠峰攀登、戈壁挑战赛等各项户外运动赛事提供过多次医疗保障服务的魏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认可这一说法。据他所知,初期国内部分越野赛的执行公司,老板也是资深的越野跑友,组织人员规划线路,再根据大家的参赛经验模拟,以中短距离30-50公里的小型越野跑赛事为主。后来经验丰富后,再逐步邀请更多人参加,扩大参赛规模,并增设100公里以上的组别,摸着石头过河。

  魏必说,大约在五六年前,百公里越野跑在国内逐渐风行,各地都组织“某某百公里”这类赛事。这几年的趋势是,西南、西北地区,因为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秀丽的风景,希望通过组织越野赛来做旅游推广,增加自身的曝光率。此次发生事故的黄河石林越野赛,也是设置在甘肃省白银市的黄河石林景区。

  这类起源于欧美的小众运动,在欧美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配套保障、补给等基础服务已经相对成熟。而我国引入这项运动年头并不长,用魏必的话说,“部分急于求成的赛事,只学了形,没有学到相关的配套和内在的精神”。

  当越来越多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前来参赛,比赛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应急救援和保障预案,国内各主办方都缺乏丰富经验和统一细化的规范。

  救援效率低下是国内赛事的通病

  魏必所在的医疗保障团队曾碰到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一名选手在戈壁赛中,因跑错方向丢失,赛事主办方救援反应很迟缓。十分庆幸的是,选手所在团队通过自身努力,并在当地有经验的服务商协助下,最终营救了该选手。

  在他看来,赛事方应急救援决策反应迟缓、施救力量严重依赖第三方救援队、施救范围较大地形复杂、选手前后过于分散、特殊的天气干扰等,都是导致救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当前国内极限运动赛事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选手出现突发状况,即使有GPS定位,如何确保营救效率,不错过黄金的救援窗口?

  在开展历史更长的马拉松赛事中,经过长期积累,已有比较完备的急救方案、专业团队和处理措施。救援团队在赛事开始之前,就会事先评估各赛段的风险系数,并作出极端情况下的预案。而越野跑作为小众运动,且通常又是小赛事,救援常常囿于成本的限制。比如,会出现补给点分布较少,或者补给点内的补给物资准备不充足的情况。另外,因越野跑在国内如星火燎原,一些不具备体育赛事承办能力的小县城也参与进来,但几百甚至上千人的赛事规模,是否会超过县城级别救援体系的承受范围?

  魏必指出,如果要做到相对专业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大型赛事中,需要做到1:10甚至1:5的响应,也就是说,每10名或者5名参赛者,就要有一名急救人员。在不同城市、不同赛事中,聘请团队的成本不同,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时,因地形地势所限,必须出动直升机急救。赛事方如果要事先准备好直升机,也有可能需几十万元开销。魏必认为,对一些小型赛事方来说,办赛几年从未出过问题,医疗保障团队又是其中的成本支出大头,可能会在这方面松懈。

  “我们这一行,是速效救心丸。备用时会占用一定的资金,不出事也用不上,但是如果你有侥幸心理,不买这个药,当你需要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魏必坦言。

  对白银黄河石林越野跑中出现的事故,魏必认为,这样大规模的伤亡事件,必然是赛事主办方对当地极端天气估计不足、救援停赛等流程不果断、配套保障体系出现了问题。

  5月23日晚,国家体育总局紧急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压实体育系统的赛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体育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和举措。

  李乐和魏必都认为,此次事件会成为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安全问题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行业标准也有可能就此出台,狂热的市场将会“纠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