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利润率 http://au38.cn
两家公司电单车使用量已经超过哈啰,计划全年投放超过300万辆。 文|向思琦万珮 编辑|黄俊杰 共享单车之战并未结束,美团和滴滴各自任命了新负责人并投入更多的资源。 《晚点LatePost》独家获悉,美团任命美团副总裁、原酒旅业务负责人郭庆为骑行事业部负责人,向王兴汇报。原美团骑行事业部负责人李洋仍在骑行事业部,向郭庆汇报。 郭庆于2014年3月加入美团,此前为美团到店事业群酒旅事业部的负责人。去年1月,郭庆加入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郭庆负责骑行事业部后,酒旅业务中住宿事业部由何潇接管,门票度假、民宿业务负责人不变。 美团内部人士透露,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依旧是美团“领导梯队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团酒旅业务在过去几年里实现了后发先至,从薄弱起步到快速领先,并在内部培养和输送了不少人才。 在美团内部,郭庆被叫做“老K”,业务能力受到很高的评价。有员工认为,“郭庆能打硬仗”。美团酒旅事业部会定期召开“老K面对面”,由郭庆面对员工交流,他还会做“老K方法论”分享。 王文清(Andrew)则是战略出身,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曾供职于麦肯锡公司任全球副董事合伙人。2017年加入滴滴,曾任集团战略规划负责人,后被调整至两轮车事业部担任副总经理,现任滴滴青桔CEO。 王文清加入两轮车事业部后,在事业部的战略规划、电单车品类运营上成果显著。在一些内部人士看来,王文清熟悉业务,数据驱动,2020年带领电单车业务实现订单登顶。 在2020年战役开始之时,由于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型更佳,美团、滴滴在内部都将电单车作为主战场,并提出了要做市场第一的目标。一年后,滴滴略微领先,但双方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晚点LatePost》获悉,2021年3月,滴滴电单车日均使用约380万次,美团在300万次左右。 根据哈啰招股书数据,它的电单车2020年全年日均使用301万次。每年一季度都是单车使用的低谷,滴滴和美团2021年一季度的电单车使用量很可能已经超过曾经市场第一的哈啰。 “美团对去年的成绩是不满意的,今年要开始追赶。”一位美团人士称。 对于美团的进攻,一些滴滴人士认为,这不是一仗定胜负的战役,两轮车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流量工具,有战略意义、不会放手。 1 两家公司今年计划 投放超过300万辆电单车 两轮车是美团超级平台战略的流量入口。今年3月的财报营收会议上,美团创始人、CEO王兴在财报会议上称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投资增加了亏损,但美团“会继续在这一块投资,因为其将带来长远的价值”。 于滴滴,两轮计划承担“0188计划”——每天服务超1亿单中近一半的目标。 电单车之战成本巨大。2019年,美团开始用黄色美团单车替换摩拜单车。财报数据显示,这一年共享单车加上汽车相关开支,美团花了9亿元采购。但随着次年4月大量投放电单车,美团2020年全年在单车和电单车的采购投入猛增至69亿元。 但两家公司仍将大量投车。《晚点LatePost》了解到,今年滴滴对电单车的投放计划是200万辆,美团超100万辆。这几乎和去年一年持平。不过这些计划仍有变数,实际投放量还取决于业务发展情况。 “今年市场并不会平静下来。”上述美团人士认为。 纵观全局,据腾讯潜望报道,截至4月,两轮车全盘来看,哈啰和滴滴交替第一,美团第三。电单车市场排名依次是滴滴、美团、哈啰。 美团暂时性落后,但它并不甘于此。据了解,美团两轮车业务在内部权重很高,一位内部人士认为,此轮人事变化就是一个信号——美团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不过共享单车是存量市场,且市场普遍认为共享单车难以盈利。根据哈啰出行招股书,即使是三家中最关注精细运营、降本增效的哈啰,共享两轮业务收入达58亿元,但毛利率不超过7%,几乎等于没有利润。总体仍处净亏损状态。一些哈啰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这其中的亏损主要来自于共享单车。 所以,各家争夺的重点仍旧是电单车市场。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使用高频且客单价高。哈啰联合创始人韩美曾算了一笔账,单车日均的骑行需求在2亿次以上,而电单车的日均出行需求则在7亿次以上。加上投放规模相对较小,共享电单车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共享单车,可以很快实现盈利。 市场在巨头猛烈的进攻下很快发生变化。 在2020年前,电单车市场只有哈啰和一些地方性小玩家,其中哈啰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美团于去年3月份入场,将战火彻底点燃——美团内部发起了“百日战役”,在100天内投放200万辆电单车,这超过了滴滴过去三年投放的总和。 滴滴这边也一样,据了解,2020年共投放了超150万辆单车,并计划在2022年达到60%的市场份额。 2020年,美团一家公司的共享单车、电单车采购开支就已经超过哈啰单车、电单车的收入,整个行业不会很快盈利。 2 电单车的硬件和运营都更复杂 政策限制也在收紧 相比上一次共享单车无节制的资本投入,这一轮已经相对理性。 尽管滴滴美团都不在意短期盈利,但也都在内部设立了止损线,不可以无节制地亏损。王兴在营收会议上称美团将控制投放量、谨慎对待竞争。滴滴在要求两轮车规模达到行业第一的同时,也要求该业务部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哈啰在车辆投放时强调精准,重视后台算法,同时搭建了自己的运营维修团队来降低损耗。 这对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在硬件、运营、用户、政府关系等多个竞争维度全面领先,才能获得胜利。 美团入场最晚,最开始用激进的产品策略撬开市场。美团电单车为小包车型,车身更小巧、坐垫更宽,有固定的脚踏板,接近市场上零售的电动两轮车。而滴滴和哈啰近2/3的车辆是普通的助力车型。前者更受用户欢迎,周转率更高。但这一优势在今年将不再明显,滴滴、哈啰紧接着也升级了电单车型。 玩家们开始向上游供应链探索。哈啰于4月宣布将自造两轮电单车,同时上线了三款自研车型。这些车型并不用于共享业务,而是卖给消费者,但也可以和共享单车分享供应链投入,提升营收。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各家硬件上的差距并不会很大,最后比拼的还是运营侧,主应用流量的倾斜、线下运维效率等。 此外,在争夺剩余市场上,政府的准入是决定性因素。而政策大体是在收紧,限制单车投放数量、要求增加运维人员。 政策并不乐观。2020年12月,北京交通委重申“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政策,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不鼓励、不支持共享电单车发展。部分中小城市如广东的佛山、中山、江门等,也跟进出台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对已进入的电单车要求全部退出,并不再继续投放。 而允许共享电单车投放的城市,往往也有严格规定。比如湖北十堰市要求每100辆共享单车配备1人专职维护、每2000辆车配1辆专门调度车。多城开始规定具体运维人员配比,有的要求60辆/人、有的要求150辆/人。如果按照十堰的监管力度,投放200万辆电单车就需要雇佣2万人维护并配1000辆车调度,成本高昂。 “不一定还有这么多市场份额可以投放。”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城市交通协会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投放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500万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2025年,国内共享电单车的投放量预计达到800万辆,行业的收入规模将增长至200亿元。 加上政策限制,中国市场可以投放的电单车数量可能已经不多了。如果按前述数据估算,共享电单车仅剩300万辆的增量市场。 一位滴滴人士认为,未来的增量市场可能在于一些未打开的头部城市和下沉市场。艾媒咨询2020年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占比高达70%,二线城市占比约27%,一线城市则不超过2%。 上述人士称,而在存量市场,也会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哈啰在招股书中也强调了共享两轮受到高度监管,有较大的政策风险。 经过一年跑马圈地后,根据公开数据,哈啰单车入驻城市超460个,其中电单车超400个;美团两轮车入驻超300个城镇;青桔则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里运营。 前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认为,尽管三家通过大力度的投放可以形成高增长,但电单车的成本、业态复杂度都比共享单车高很多,最后也未必能实现盈利。他认为这个行业的潜在收入来源是换电市场,包括电池的回收再利、换电体系等。哈啰与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在2019年成立合资公司,推出类似于汽车加油站的换电站,为电单车提供换电服务。 两轮车对美团和滴滴有战略意义,这两家公司都不缺钱。2021年2月,据36氪报道,青桔完成了一笔6亿美元的B轮融资,同时获得超4亿美元的银行授信额度。美团则在2021年4月通过可转债和增发募资近100亿美元。 而创业公司哈啰也随着上市临近快速募资。它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一笔刚完成的2.34亿美元融资,并且还将通过随后的美股IPO获得至多1亿美元资金。 场内玩家都备齐了弹药,电单车战事不会因为行业暂时不能盈利而停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