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在哪买 “好漂亮的星空啊, 这是哪位摄影大神拍的? 角度抓拍非常好,太美,太惊艳了!” 这是评论区一位妹子的留言。
《星空》
《猎户座大星云》
《蟹状星云》 有好心人默默回复她道: 确实美轮美奂, 但这不是照片是刺绣! 本以为回复能解答这位妹子的问题, 却没想到引来了一大批网友的质疑: “这明明是照片,不可能是刺绣, 不信你放大看看, 一点刺绣痕迹都没有, 你骗人的吧~”
▲《海王星》 虽然很难让人信服, 但这真的是苏州绣娘陈英华的刺绣作品, 因其刺绣技艺精湛高超, 还被网友赞为“苏州魏璎珞”。 最近她还因为《星空·宇宙》系列刺绣图, 冲上了热搜。
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灵感, 其实是来自于紫金山天文台的梅苞老师。 有一天,她在梅苞老师那里, 看到了几张星空图片, 当时她就被星空的, 深邃广袤、繁复多变、 变幻莫测给震撼了, 心想能不能用针线来表现星空的美丽。
但因为星空的特点是 神秘莫测、淡入淡出, 颜色变幻多端, 传统的针线和技法都不适应。 为了寻找最合适表现的丝线, 她进行了100多种尝试, 最终把丝线做到了桑蚕吐丝的粗细, 是普通丝线的1/16。
之后她创作了16幅星空图, 因为太精美,刷爆了朋友圈。
这是《马头星云》, 马头星云光是颜色就有黑色、 红赭、红、梅红、紫色、 茄紫色及少量蓝等色等, 她用了近10种针法和20多种颜色, 才将马头星云完美呈现。 梦幻般的紫色, 彷佛天空之境, 一眼就让人沉沦。
这是《狮子座星云》, 她先用斜线条直丝绣制狮子的轮廓, 然后用小乱针排列绣制云彩, 用不规则排列绣制绣制周围的气体, 光是针法就用了20多种, 前后历经数十遍才完工。 简约的风格与静谧的色调, 让人彷佛穿越到了光年之外。
这是《天王星》, ”天王星共有11层光环, 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颜色。“ 看起来都是蓝色, 但实际上有十几种蓝, 每一种都是反复推敲后才确定。 最终呈现的效果, 与哈勃望远镜所拍照片相比, 更加层次清晰,丰富立体, 彷佛触手可及。
这是《日斑》, 采用了创新的针法, 花了近两年时间才完成, 最终绣出来的效果很逼真,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阵火热。
《日斑》 虽然以上都是刺绣作品, 但星云的朦胧与氤氲都恰到好处, 恍惚间还让人以为, 自己在遨游外太空。 有人误以为是照片也不奇怪, 尤其是把星云放在黑色的背景中后, 上万种颜色和针线互相交织, 呈现出高级的光泽感, 更让人觉得这是高逼真、 高像素级别的摄影作品。
以上是刺绣 毕竟NASA用太空望远镜拍摄出来的效果, 也不过如此。 如果我不说, 你能分辨出来, 哪一个是刺绣, 哪一个是照片吗?
NASA拍摄的星云 除了星云, 陈英华还能绣出天上闪亮的星辰。
不信?看下图, 满屏光芒四射的星星, 彷佛是有人把一把碎钻投掷到了夜空。 感觉晚上做梦都有了素材。
刺绣作品 星空系列完成后, 陈英华受邀参加展览, 因为作品精美至极, 一展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人们纷纷赞叹: 这简直是织女下凡,手工太牛了!
之后,陈英华又潜下心来, 创作了“天文奇观”系列的刺绣。
2012年, 陈英华受邀参加 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展出 她带着两个系列24幅作品, 在联合会上惊艳亮相, 再一次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极光》 然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她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人员找上门了, 对方开口提出要高价购买, 她的星空系列作品。 听此一言, 陈英华连价格都没问便回绝了。 “我花了那么多心血, 不想给别人, 我想让它留在国内的科技馆, 让更多中国人看到。”
这件事被网友知道后, 很多人为陈英华感到惋惜。
卖给NASA,可以名利双收, 但在陈英华心里,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 “刺绣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应该在中国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在苏州刺绣世家出生的女孩, 陈英华对于刺绣有着很深的感情。 她自己的妈妈和奶奶, 就是一名苏州绣娘, 受家庭影响, 她从小就喜爱刺绣, 14岁的时候就正式拜师母亲, 学习刺绣, 此后每天都要在绣桌前坐十五六个小时, 学习针法与分线。 因为从小耳闻目染, 技艺方面她学的飞快, 很快就达到了可以出师的水平。 但刺绣, 最难的还不是技艺,而是寂寞。
刺绣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需要大量的精力与耐心,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已经很少有人愿意, 花十几个小时只干一件事了。 当初一起学刺绣的人后来半路都离开了, 只有她因为热爱而咬牙坚持了下来。
因为热爱, 她尝试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刺绣。 一副《贵妃醉酒》, 绣出了油画般的质感, 收藏价高达33万。
▲《贵妃醉酒》142×170cm 后来故宫找上了她, 邀请她为故宫修文物, 她一听是为国家做事, 也没打听回报, 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她先是修复了乾隆花园, 倦勤斋门框中间的双面绣夹纱(槅扇心)。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 倦勤斋有128幅双面绣屏风隔断, 这些隔断共有60多种颜色, 15种图案, 所用针法都是宫廷古法, 大多早已失传, 想要复原,就必须先博览历史。 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傅。
从传统样式中汲取灵感。 查阅了大量书籍, 终于掌握了清朝绣法的所有要点。
最终她将清宫绣法与现代绣法相结合, 运用了缠针、 单平套针、双平套针、 集套针、滚针、旋针、 双面绣等多种针法, 花费了两年时间, 完成了倦勤斋门框的修复。 后来,她承接下了修复龙袍的任务。
▲图为《米珠龙袍》局部 获2012年“儒仕儒家•百花杯”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这是一件康熙赐给三公主的龙袍, 全身有8条龙, 缀满40000颗微粒珍珠做龙鳞, 但因为珍珠太小, 普通的针穿不过去。
她便把针换成直径约0.5毫米、 长约4厘米的特殊绣针, 花了1000天完成复原, 现在的成品被内蒙古博物馆珍藏。
▲图为米珠龙袍上的盘金绣, 以纯金线盘绕、丝线横向钉固 之后她还修复了, 太上皇宫龙椅上的一个靠垫, 这个靠枕上的金线, 是18k真金纯手工搓制, 为了复原, 她闭关了几个月, 不接见任何人, 一个人忍着孤独和寂寞, 完成了这件作品。
至今, 她修复的故宫文物多达100多个, 为传承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这些作品和星空刺绣图, 目前都收藏在陈英华刺绣艺术馆里, 供中国游客参观。
爆红之后, 如果是别人, 可能早就买车买房, 频繁出现在媒体面前, 当起了网红, 但她则相反, 主动离开了镁光灯, 在自己的家乡悄悄地做了一件大事: 她在苏州开办了刺绣班, 因为大部分绣娘都是40、50多岁的,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在当地身体力行地, 号召年轻姑娘学习刺绣, “只要愿意学,全都免费授艺。”
恐怕在很多人看来, 刺绣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为热爱, 刺绣对她来说反而是享受。 “一坐下来刺绣的时候, 我就觉得心很静,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以线着色,在纱布上挥毫。”
▲《雄狮》 刺绣, 是一门美丽而寂寞的手艺, 一幅作品要经过, 数年数月的磨砺才能成就, 正因为如此,刺绣这门手艺, 正在被浮躁的时代所遗忘。 但幸运的是, 我们还有陈英华这样的手艺人。 因为热爱, 所以甘愿在一次次的沉寂中, 把浮躁和喧嚣, 打磨成一幅幅惊为天人的刺绣作品, 一针千年, 而后令中国古老的刺绣之美, 惊艳世界。 -END-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