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米供求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特斯拉准备撤离?不,和中国的蜜月才刚开始

2021-05-07/ 粒米供求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正文共6951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8分钟五一期间,朋友发来一条微博消息,是某大V称“马斯克突然清偿了上海6.14亿
东旭建材网

  正文共6951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8分钟

  五一期间,朋友发来一条微博消息,是某大V称“马斯克突然清偿了上海6.14亿美元的债务,这或许是特斯拉撤离中国的序幕”——

  

  最近刹车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舆论汹汹,加上特斯拉高管发言不当,虽然在道歉、公布行车数据后有所改善,但特斯拉品牌形象还是遭到很大损害。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自媒体指特斯拉是“间谍车”,全车的传感器都在收集沿途数据,中国怎能不防?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亚当·乔司也认为特斯拉已踩红线,十年内将退出中国。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在202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5年内到达顶峰,然后迎来断崖式下降,在2030年前中国市场的特斯拉销量将降为0。当被问及原因时亚当表示,特斯拉的信息收集能力远超谷歌地图街景收集车。并且特斯拉目前只在美国建设数据中心,对中国数据安全仅做口头保证,这对有信息防火墙的中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很多人担心特斯拉在中国还能待多久,一旦市场有特斯拉的什么消息都免不了一番联想。

  在我看来,特斯拉走不了!原因有很多。

  1

  还款是正常财务处理

  先说说这个还款的事情。这是在特斯拉一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根据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一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同比狂增近2.4倍,达到30.43亿美元。特斯拉披露称公司已完全偿还与上海超级工厂支出相关的6.14亿美元贷款,相关的贷款合同已经终止。该合同终止后,公司债务和融资租赁表中包含的固定资产授信项下未使用的7.58亿美元将不可再用。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2020年末特斯拉手头上就有193.84亿美元现金,一季度在中国又大赚,现金充足,为啥还要负债给银行利息呢?不过说真的,根据2019年特斯拉与上海的对赌协议,特斯拉在中国的贷款利息还真低——由建行、农行、浦发工商的联合贷款3年90亿,年利率3.9%,特斯拉可以不定期地提取。

  现在看来特斯拉不到3年,90亿贷款使用不到一半,特斯拉就已把整车生产已经整起来了。根据对赌协议,现在马斯克的任务就是从2023年开始,让特斯拉每年的纳税额达到22.3亿元,否则特斯拉建设工厂的土地将会被收回。有分析称,特斯拉要完成对赌协议,则必须让产能和年销售规模双双达到50万辆/年。

  数据问题对特斯拉的确是一个挑战,但问题不大。中国政府对数据安全高度重视,在引进特斯拉时应该有部署。特斯拉中国数据中心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在上海建成。特斯拉也表示,在中国采集的数据会严格遵守中国对于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本地储存。

  在2021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马斯克也发表声明称,特斯拉汽车在中国没有被用于间谍活动。“我们有强烈的动机对任何信息保密。”他很清楚地知道,在中国非法收集数据意味着什么,“如果特斯拉用汽车在中国或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我们将被关闭。”

  当然,由于自动驾驶的数据量太过庞大,有人认为,特斯拉自建的数据中心可能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为此猜测特斯拉或将仿效苹果模式,由地方政府牵头,在中国大陆境内建立数据中心,采用向三家电信运营商租云的方式提供运营服务。

  2

  专利技术早已公开

  特斯拉走不了,难道是上海市在想着特斯拉每年能带来的20多亿的税收?

  2020年上海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46.3亿元,特斯拉这点纳税真的是九牛一毛。说上海为了这点税收,真是小看了上海。再者,能够创造税收的新能源车也不仅仅只有特斯拉。如果不是特斯拉,蔚来就会成为落地上海的第一家新能源车企。

  难道是为了传说中的“鲶鱼效应”?

  据说引入特斯拉,是为了刺激国内车企加速升级技术、降低成本,快速适应摆脱补贴、独立发展的市场新环境,形成“鲶鱼效应”。但是在这个新兴的市场,竞争本身就已非常激烈,前两年血战一场,造车新势力就已经淘汰了不少。因此杀鸡焉用宰牛刀,国内鲶鱼就不少,何须特斯拉。更何况,以土地+低息贷款等优惠条件引进特斯拉做鲶鱼,显然不值得。

  难道是为了特斯拉先进的电动车技术?

  这次刹车门事件,有人喊出了“特斯拉可以走,技术留下”,不管怎么说,内心还是推崇特斯拉的技术。特斯拉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呢?一是自动驾驶,特斯拉FSD芯片是目前全球最强的自动驾驶芯片;二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的核心在电池管理系统(BMS),特斯拉实现了超7000节电池的一致性管理,在保证续航性能的同时又能兼顾安全;三是超级充电桩技术,特斯拉V3超级充电桩可支持最高250千瓦的峰值充电功率;四是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掀开了电动汽车从机械化到电子化的变革……

  可以说,特斯拉拥有的领先技术不是一项两项,而是全面、系统的领先乃至颠覆,从全球各地驾驶者对特斯拉的推崇就可豹窥一斑。这些技术无疑构成了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特斯拉会交出技术吗?

  实际上,早在2014年6月12日,马斯克在Tesla网站上的一篇公开blog中宣布将免费公开特斯拉所有专利,“将不会对那些善意使用我们技术的人提起专利诉讼”。马斯克说,“特斯拉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加速可持续化交通的到来”,如果最终实现了电动车的普及,但却又因为知识产权问题来阻碍其他人,那其实是对于特斯拉本身的想法是相违背的。

  当年6月21日,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公开了专利271项,其中发明专利263项(包括68篇电池热管理专利),外观专利8项。

  有意思的是,此后中国造车新势力就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4年7月23日,乐视汽车成立;

  2014年11月,蔚来汽车成立;

  2015年1月9日,小鹏汽车成立;

  2015年7月,理想汽车成立……

  不管中国造车新势力是否掌握或使用了特斯拉的技术,但无可否认的是,特斯拉的确是电动新能源车的破局者和引领者。在2015年杀入电动车领域的一家杭州公司在发布首款新车的时候,就公开表示感谢特斯拉“开源专利”。

  

  那么,特斯拉为何要公开自己的技术专利,不怕竞争对手超过自己吗?

  如果这么想,就不是马斯克了。事实上,马斯克从未认为那些试图超越特斯拉的电动车厂商是竞争对手,相反,他更担心的是燃油车还在源源不断产出。

  早年马斯克也是非常看重专利的,但是他后来发现,专利只是巩固了那些大公司的地位和那些在法律层面有优势的公司,而对真正的创新者却起到了阻碍作用。传统车企其实在电动车领域已经有不少专利,但是因为专利的技术壁垒导致电动车整体发展缓慢,从而加剧地球环境恶化。

  “科技的引领并不是依靠专利,而是一家公司吸引和激励那些世界上最出色人才的能力”,马斯克认为,“我们相信对于我们的专利采用开源的方式并不会影响特斯拉,反而会加强我们的地位”。

  因此,对于马斯克来说,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希望其他厂商都来使用特斯拉的技术来解决地球环境问题。

  2019年1月特斯拉在推特上就表示,“对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新电动车感到很兴奋。我们创立特斯拉就是为了加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这正在发生”。之后他又在推特中重复了自己在2014年就表达过的观点,特斯拉真正的竞争并不是来自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而是不断上路的燃油车。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马斯克的自我包装和特斯拉的营销策略。不过,只要是认真读过马斯克传记的人,都不会对马斯克拥有的这种理想感到奇怪。他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找到移民火星的解决方案,如果各家厂商都能加入竞争,解决各种能源问题,那么特斯拉也能更上一层楼,移民火星也就能尽快实现。

  不过,特斯拉毕竟是一家上市的商业公司,即便马斯克再理想化,也不可能没有利益上的考量。事实上,有着更长远的考量,那就是通过技术的扩散,尽快培育电动车市场。电动车市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特斯拉与其他电动车厂家与其说是竞争者,还不如说是合作者,大家一起把技术提上去、成本降下来,从传统燃油车厂家那里夺取市场。如果只是靠特斯拉一家投入,时间会拉很长。

  此外,得标准者得天下。释放相关专利,让所有跟随者都使用其专利技术,并习惯于这个标准,特斯拉专利技术便是行业标准。挟标准以令天下,特斯拉可以保持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斯拉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多是商业上的成功,从整体战略、组织工艺到销售策略都是颠覆性的。

  3

  特斯拉其实是家能源公司

  从商业战略上考虑,中国市场是马斯克不可忽视的阵地,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业链完善程度,对马斯克的宏大目标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如前所述,电动车市场份额并不是特斯拉最看重的,虽然这两年要服从对赌协议把销量弄上去,特斯拉的远景(参数丨图片)其实更为远大,而中国恰好能提供广阔的舞台。

  在国人眼里,特斯拉就是一个生产、售卖汽车的公司,看得深远一点的人知道,特斯拉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带着四个车轮的移动智能终端”。然而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来看,为了“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这个理想,仅有电动车是不够的,特斯拉公司要做的是能源解决方案,因此特斯拉本质上是一个能源公司,特斯拉电动车不过是能源解决方案中的一个终端而已。

  对于特斯拉的发展愿景,马斯克曾这样描述: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能源,利用电池储能,将电池用于不同应用中,如为电动车供电、管理电网和为大楼供电。

  按照特斯拉的说法,为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完整能源系统,特斯拉在电动车之外还设计了由Powerwall、Powerpack(储能)和SolarRoof(太阳能屋顶)等组成的独特的能源解决方案,使居民、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能够管理环保能源发电、存储和消耗。

  

  虽然目前能源业务在特斯拉中占比很小,但是马斯克认为未来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会超过电动车业务。在解决完Model3产能问题之后,马斯克着手解决能源业务的人才和资源支持,能源业务开始加速发展。

  特斯拉收购的能源公司SolarCity研发出全世界最高效的屋顶太阳能面板,转换效率高达22%,相比较其他屋顶光伏面板可收获更多能源。

  特斯拉的能源帝国正在成形,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单一市场、第一能源消耗大国自然是特斯拉的重中之重。通过电动车切入并大力建设充电桩,培育中国新能源市场,利用庞大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仅有助于特斯拉电动车和能源项目摆脱亏损局面,而且有助于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与利用。更何况,中国已经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光伏面板生产大国、电池生产大国,使马斯克的太阳能屋顶、储能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中国政府推出的碳中和目标,于马斯克也心有戚戚焉。

  不抓住中国这个机会,更待何时?因此,即便在特朗普政府极力要求美国企业回归本土之时,马斯克与特斯拉公司也义无反顾前往中国,加速投资。

  4

  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深层考虑

  最近,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取代GDP成为中国各地的新KPI。对此,有些人表示不理解,认为是响应西方的碳减排运动,中了西方白左的圈套。

  地球是否变暖、为何变暖的确在科学上还有争议,不过就中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的现实来说,中国环境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更重要的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如何开辟新的产业空间,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新能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引擎。而且在这个领域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大,中国还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最近几十年加速完成了工业化成为全球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工业化都是要付出巨大的能源消耗成本和环境代价,而现在中国承诺碳减排,不仅占有道义上的优势,而且封杀了后进国家循此路径崛起的机会,至少增加了发展成本。

  因此,如果能理解新能源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战略重点,那么对于为何引进并全方位支持特斯拉这个新型能源公司,就不会感到诧异了。

  从这个认知出发,我们来看引进特斯拉的深层意图就比较清晰了:

  1、不只是一个组装厂,而是一个先进的产业链

  如果只是一个电动车组装厂,那引进特斯拉也许只能发挥一点“鲶鱼效应”,事实上特斯拉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塑造能力,才是我们所看重的。

  要知道,当年苹果通过富士康在深圳落地后,迅速在深圳及其周边形成苹果产业链,而且技术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一下子将深圳乃至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提升一个层级。随后10年,立讯精密(连接器制造商)、歌尔股份(声学器件制造商)、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制造商)等诸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业的龙头位置。与之同时,华为、一加、小米、VIVO、OPPO等一批国产品牌异军突起。

  据《证券时报》报道,特斯拉和苹果在产品与品牌定位、对行业的颠覆性、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近5年,特斯拉的年化复合增长高达61%。与苹果手机2008年至2012年的年化复合增长率相同。也就是说,特斯拉正处在苹果爆发初期的同一时段。

  因此,特斯拉在华设厂,将有助于中国掌控着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电池、电机、零配件、组装等核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而且这个供应链的产业规模将远大于消费电子产业链,这也是苹果不能与特斯拉相比的地方。

  2、不只是一个产业链,而是推动新能源战略变革

  如前所述,特斯拉本质上是一个能源公司,以新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换、存储及应用技术构成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快速普及电动车,来培育并撬动新能源庞大市场,是特斯拉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快速充电桩的普及。

  对于特斯拉来说,加快布局建设充电桩,不仅仅是电动车市场规模扩张的需要,而且也是抢占行业标准的策略。充电桩一端连着能源消费端(电动车),另一端是能源转换与存储,而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及Powerwall、Powerpack(储能)技术已经成熟,只需规模化应用来降低成本,在中国正好有这个条件。

  

  ▲特斯拉太阳能屋顶与未来生活

  早在2015年4月,特斯拉就已推出“家用、商用、公共”电力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帮助人们通过特斯拉电池来存储可持续和可再生的电能、管理电力需求、提供电力备份、增加电网的灵活度,让电网摆脱化石能源转向依赖可再生能源。如果特斯拉技术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打造出清洁能源的生态“闭环”,有利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特斯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电动车产业链,而是在推动新能源领域从生产到消费的创新应用,在特斯拉领先技术下带动上下游能源企业变革,通过特斯拉的营销推动全社会观念变革。事实上,在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以前,全社会对新能源车接受程度低,而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后成为新能源的布道者,让人们了解到新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在性能、环保、人类可持续发展上更具优势。

  3、不只是推动新能源,还将推动中国智能制造革命

  特斯拉不仅仅在技术上领先,而且在生产工艺、流程等生产方式的革新,使特斯拉品质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上一次制造业革命兴起于造车行业,即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这一次革命也兴起于造车行业,那就是特斯拉的智能制造革命。

  世界第一辆汽车早在1885年10月便由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发明出来,但是直到23年后汽车才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因为技术原理虽然掌握了,但是如何造出安全可靠、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一直是难题。对于这个难题,亨利·福特发明了采用流水线安装来替代人工造车,从而将成本大幅降低。当时亨利·福特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每个福特员工都能够买得起福特汽车。

  流水线生产模式使社会生产效率都成倍提高,迎来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光时刻。经过一百多年发展,流水线生产模式也不断优化,在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公司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这种模式在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面前不堪一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除了应用新工艺,而且从产品设计开始做减法,从而加速智能制造落地。从建厂到投产到量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特斯拉的智能制造表明,数字化转型发展不仅需要软件系统、智能工具等“硬”实力,同时更需要与自身产品设计、工程流程优化等“软”实力进行创新结合。我国制造业要赶超欧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产品设计、工程流程优化上进行创新,特斯拉上海工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

  特斯拉生产模式,是对美国传统制造业的又一次提升与创新,其意义堪与福特流水线革命相媲美,使美国制造业重新站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沿。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二三十年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誉,但基本是建立在人口红利的基础上,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当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避免,如何借鉴学习西方企业成功之道就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特斯拉与中国的确互有所求,而且也具有共同愿景(探索可持续能源),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不能走到一起,对双方都是巨大损失。从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来看,也注定了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是一时之热。

  2019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允许新能源汽车外企在华独资设厂,而在当天特斯拉就完成备案了,连马斯克都惊叹中国速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特斯拉上海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建设,成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首批直接受益者。

  5

  模仿创新是唯一途径

  行文至此,有人会问,难道国产电动车、新能源就不能形成产业链?难道中国制造业不能实现自我迭代的数字化转型吗?可以,但是需要时间。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路径,从高铁、苹果产业链到电商,莫不如此,电动车、新能源战略循此路径也是最快最有效的策略。事实上,经济学者的论证表明,模仿创新是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途径。

  目前国内对于特斯拉的非议不断,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狭隘封闭的观念所致,在这种观念下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和整体格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特斯拉太执着于自己的技术和信念,不屑于宣传推广,无论是对于公司业务和产品特质,还是对于新能源愿景,与公众都没有充分的沟通交流,种种误解、发泄也就难免了。

  作为新能源的布道者,特斯拉在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本文为“世范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区申请并获得授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